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 ...
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 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济宁市豫剧团),成立于1942年,2007年挂牌“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现任院长时向阳 ...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曲阜市山东梆子剧团 曲阜山东梆子剧团成立于1962年4月,前身为济宁地区红专艺校青年梆子剧团。4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双 ...
越剧男班早期都用传统大靠,20年代王永春就用大靠、靠旗,女班也沿用传统大靠(硬靠)。改革后,武生很少用靠旗、靠肚, ...
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 2007年12月23日下午14:00,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 山 ...
越剧蟒,首先在色彩上,不再按传统的上五色的蟒,分阶、分身份严格穿戴的衣箱制,因此下五色、间色的都有,但又参照上五 ...
山东梆子戏迷票友联谊会 山东梆子戏迷票友联谊会是山东梆子戏迷票友自发组织、自愿加入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是山东省戏剧家 ...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界人士,积极倡导“新越剧”,对越剧艺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剧目方面,主张编演新 ...
龙泉县越剧团原为在福建省政和县组成的劳动越剧团,1952年去龙泉落户。主要领导有陈尧贵、龙樟花、项献平。主要艺术人员有邓 ...
丽水地区越剧团的前身是1970年建立的丽水地区文工团。曾演过歌舞、话剧、京剧、歌剧等,也演过越剧。由于群众喜爱越剧,至19 ...
丽水市越剧团的前身是1945年组建的老板制宣平菲菲剧团,当时称“宣平班”。1955年经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正名为丽水县越剧团,为集 ...
常山县越剧团的前身系嵊县长乐人梁荣老在绍兴于1935年创建的越民舞台。1945年春改名“七七”剧团,长期演出于浙闽两省的一些乡 ...
1950年8月,浦江县的胜利舞台到开化华埠演出。同年10月改名开化胜利剧团。1951年吸收鹤凤、彩凤、民主、同春等4个舞台部分人 ...
永康越剧团成立于1954年,前身是温州和平越剧团。前10年为女子越剧,演出传统古装剧。1965年招收一批男演员,实行男女合演, ...
兰溪越剧团的前身称越海越剧团,老板尹德华。有著名演员小生袁蝶芳、花旦沈雅琴,演艺精湛,深受观众欢迎。演出剧目有《红楼 ...
香港特区越剧院成立于1998年1月7日,是一个非盈利的艺术团体。成员全是香港居民,其中多数来自上海和浙江的原越剧界专业人员 ...
上海越剧院的前身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随着华东行政区的撤销而结束。院属两个越剧团和 ...
红星剧团1945年9月在沪组成,演出于上海龙门大戏院。老板为刘香贤,小生尹桂芳挂头牌,花旦竺水招、老生徐天红并立二牌。演 ...
1954年3月,以柘荣县荣农业余剧团为基础,并吸收马站、沿浦、金乡等业余剧团20余名演员组成,定名柘荣县越剧团。“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