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常识

戏曲常识

戏曲相关问题

传媒艺考第二十六讲:戏曲常识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戏曲文化。今天我们讲解戏曲戏剧常识。作为第一遍接触学习,我们还是按照考点形式进行讲解,诸如京剧等重中之重的具体细化知识,我们将在后续进行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点考察近年来受到诸多省份的青睐,如陕西省。纯艺术类院校也有专门的院系进行戏曲文化学习,如中国戏曲学院。

我们先说一下戏剧的分类。按照题材反映的时空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现代剧和历史剧。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和结构可以划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芭蕾舞剧、哑剧等。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正剧(悲喜剧)、悲剧、喜剧。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是指俄国的斯塔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法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以下几个知识点作为名词解释进行重点记忆。戏剧冲突,通寸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外部冲突。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则是社会环境的人化。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潜台词指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压轴原为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

压轴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但也是人们的知识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

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象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间离效应又称为“陌生化效应”作为一种舞台艺术的表现方法,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为推行新型戏剧,而在戏剧结构、舞台结构和表演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实验中锁遵守的基本原则。它能够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到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戏曲行当是生旦净丑(具体解析见后续推送)。四功五法中的“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四大声腔是指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四大徽班是指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戏剧三大贤是指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另一说法是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昆曲“百戏之祖”,如《牡丹亭》、《长生殿》等。黄梅戏是安徽剧种,如《天仙配》等。秦腔是陕西地方戏,如《三滴血》、《铡美案》等。豫剧是河南地方戏,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秦香莲》等。吕剧是山东剧种,如《李二嫂改嫁》等。花鼓戏是湖南的,如《刘海砍樵》等。

以上知识点在各省统考及校考中曾多次出现,其他传统文化我们将在后续课程中单独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戏剧的分类、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戏剧冲突、舞台提示、潜台词、压轴、场面调度、三一律、间离效应、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戏曲行当、四功五法、四大声腔、四大徽班、四大名旦、戏剧三大贤、京剧、昆曲、黄梅戏、秦腔、豫剧、吕剧、花鼓戏等。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无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郑州戏曲学校是河南省专业的豫剧中专学校,也是郑州市唯一学历教育戏曲中专学校,开设有3/5年制大专、中专班,欢迎报考!